您好,欢迎访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工作时间
    24小时
  • 服务电话
    挂号指南、就诊建议:0873-2129212
    医疗咨询:0873-2129899
    建议与评价:0873-2129997
    疫苗接种咨询:0873-2129678
  • 医院地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总述
来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20-02-19 浏览:12225次 [ ]
摘要: 总述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州三医院) 前身为国家大型企业云南锡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医院坐落于驰名中外的“世界锡都”、荣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的云南省个旧市,位于个旧市区五一路和金湖东路交汇处。北邻个旧市检察院,东靠老阴山,南与原云锡一小相邻,整体呈梯形结构。最高处为制剂室,海拔1705.417 米,最低处综合住院楼一层海拔1688米。设有地下停车场2500平方米,外科大楼有空中花园一座,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可作病人散步消遣。医院山水相依,钟灵毓秀,环境怡人;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至2020年,医院编制床位800张;设有35个临床医技科室、15个职能科室;在岗人员1101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3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

医院的组建最早发端于民国29年(1940)。当时,成立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随即开设医务课,有医务人员3人,公司每年拨医疗费用,民国33年(1944)共开支医药费500余万国币。民国32年(1943)后,增设老厂锡矿、新厂锡矿和鸟格煤矿3个诊所,医务课更名为云南锡业公司医院。至民国38年(1949),云南锡业公司医院有医务人员20人,病床20 张,医疗设备连摄子剪刀算在内共63件。其中最主要的设备是2个手提高压消毒锅和1张铁皮三折手术床。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把云锡公司列入发展156重点项目之一,给予基建、设备、资金的投入,大批各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直接分来云锡,医疗卫生工作亦随之得到相应发展。

1950年3月,昆明市军管会接管云南锡业公司医院时,医院占地面积50平方米,有平房二间,病床10张,医务人员11人。1951年,云锡成立卫生处,医院定为全民所有制性质的综合医院,医疗卫生人员由卫生部、重工业部、冶金部直接调配,使医院发展步伐迅速加快。当时有房屋面积600平方米,病床36张,医务人员25人。1952年,医院有职工49人,病床42张,分内、外、妇产三个科,同年5月15日作了第一例剖腹产。当时要作一例手术,需各科医生全部参加,就以剖腹产为例,妇产科医师主刀,外科医师做助手,内科医师作麻醉,手术照明虽有电灯,但缺少无影灯,只能用汽灯加 手电筒。1953年10月,新建二幢2层药剂及住院楼,总计2526平方米,医院正式定名为“云锡职工医院”,共有病床119张,其中内科62张,外科30张,妇产科27张;建立了手术室、X 光室、药房、医疗预防科。1953年后,陆续从全国各地大、中专医学院校分来一批毕业生,壮大了医疗队伍;由于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到来,医院逐步建立了各临床、医技科室,有正规手术室,添置无影灯和100 毫安X光机。1955年4月,成立放射科、口腔科、皮肤科,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培养,大部分科室的技术水平逐步接近当时的昆明地区,基本达  到中等规模综合医院水平。

从1956年起医院被昆明医学院选定为该学院的教学实习医院,当时有病床177张,职工178人,新增膀胱镜和细菌培养箱,开展泌尿系统、腹部外科、妇产科的中小型手术,在抢救职业性有害物质和气体中毒、创伤外科救治方面取得进展,积累了经验。其后增设第一、第二门诊部,开设中医门诊,1956年10月,新建的2层门诊楼交付使用,计2305平方米。

1958年实行24小时门诊应诊制,且从未间断,不仅方便病人,还能对重危病人进行及时抢救。当年3月,成立理疗室、生化室,病床增至200张,职工218人。从1958年下半年始,为方便年老、慢性病人,建立了家庭病床,专人负责,定期送医送药到患者家中,经常保持30至50张床。1960年成立病理室,各项医疗指标完成得较好。1961年成立事故检查组,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讨论差错事故,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1962年秋,第一门诊部划归云锡工程公司,第二门诊部划归云锡机关。

到1966年云锡职工医院的医疗技术已达国内中等水平。1967年后,在“文革”运动砸烂“城市老爷卫生部”及“医护一条龙”的干扰下,医护工作和医护人员交替互换、轮流顶 班,医疗管理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医疗质量明显下降。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医院在抓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根据各科室的发展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1975年3月9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云锡职工医院肿瘤科,成立时设病床24 张,从内、外科抽调医护人员30人,分手术、化疗两个组,3月17日收治第一批肺癌患者10人,1977年1月19日钴60治疗机投入使用,增加放疗组。1978年后,云锡公司扩建卫生医疗机构,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在全国卫生系统评选中,云锡职工医院首次获得“全国卫生先进集体”称号。

1985年,医院投资100多万人民币购买日本岛津800毫安遥控 X 光机等先进设备。为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开展经常性的科研活动,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一些职业病、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1986年9月,云锡职工医院再次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称号。1988年,医院有职工584人,病床470张,在滇南地区属于技术先进、设备较好的医疗单位,不但承担了云锡内部全体职工、家属的医疗任务及矿工肺癌的防治和科研,还解决了部份州、市属单位和周边县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1990年8月,云锡职工医院正式更名为“云锡总医院”。1991年4月9层住院大楼竣工验收,9月交付使用,为病人提供了较好的住院条件。1993年从内一、内二科中分设内三、内四科,从外科中分设外一、外二科、麻醉科,医院的医疗工作迈出了精细化分工的步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医院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调整机构、优化配置,按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优质服务也提到议事日程。1993年争创“三级乙等医院”达标工作在医院全面展开,硬件不够就多方筹资采购;软件不符合要求就按“三乙”标准,迅速启动再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及考核工作。随着这一活动广泛、扎实而深入的开展,医院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1994 年经专家评审,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三级乙等”医院,有职工660人,编制床位550张,年收治病人1.2万人次,年门诊量10万人次,下设17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3个诊治研究中心(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创伤救治研究中心、血液净化中心),肿瘤诊治、血液净化是具有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的重点专科。

长期以来,作为公益性的企业医院,曾以设备精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省内享誉一方,在滇南独树一帜。九十年代以后,面对企业投入逐年减少,所需经费日趋增长的困境,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为了生存和发展,医院走上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并全面向社会开放。硬件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医院技术进步的瓶颈。医院不等不靠,1994年自筹资金400多万,购置人工肾血液透析机、美国阿克松高档彩超。1997年一次性投资500余万元,购进荷兰产高档螺旋CT。近几年又自筹资金购置日本产全自动生化、血气分析仪,法国产MS9、MS4血球计数仪、美国雅培免疫分析仪。2004年投资1000余万元,购进0.35T 磁共振、日本阿洛卡实时三维彩超、美国GE-C 臂X线机、德国产外科手术超声刀、带气体检测麻醉机、射频疼痛治疗仪、双光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等一批高、尖、精医疗设备。1993年2月在全州率先引进第三军医大学网络管理系统。2000年投资1200万元建盖9层门诊部大楼。2004年自筹资金3800万元建盖13层外科大楼,2007年交付使用。至此,医院硬件和基础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先进设备和楼房的投入使用,使医院的诊治手段和病人的住院环境都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

医院几十年来在内、外部条件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大力引进医疗技术和医疗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科技内涵,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科学发展思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先后派技术骨200余人次到昆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重庆、湖南、沈阳等地大医院进修学习;派200余人次到省内、外大医院进行专业短期培训;同时还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的途径与渠道,先后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中国 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所)签订科技合作项目,请国、内外的专家教授来院授课和指导工作。通过内联外引,医院的管理模式、人才结构、知识更新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逐渐成熟,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能开展人体各部位肿瘤、胸、腹、颅脑、泌尿、普外、妇科、五官等专科各种难度较大的手术;对各类肿瘤、血液净化、职业性中毒、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创伤等多种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医院经历了几次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建立。从“以医疗为中心,以科技为核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再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核心”,把病人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在保证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切实减轻病人负担,做到“花钱少、 服务好、看好病”。医疗服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后台走向前台,相继实行无假日服务和急诊抢救市区24小时免费接诊制。“关注、关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是医院的一贯做法,“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是责任所在,“扶弱扶贫”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从1989年以来,医院领导班子换了几届,但智力、技术支边的做法不变,行程几万里,在金平、绿春、红河、元阳、河口、屏边开展医疗咨询和医疗服务,并几次受州政协、计生委委托,在边五县开展计划生育宣传与手术;开展省、州、市布置的“云南省复明工程”,并圆满完成了任务。1996年荣获“云南省复明工程先进单位”称号;旦恩福、周志君两位专家获卫生部和国家计生委1994年度万例节育手术无事故先进个人称号和荣誉证书。对下岗职工、贫困地区农民、外地民工、残疾人等设立优惠卡,给持优惠卡患者减免门诊、住院除药品、材料以外的所有费用 20~30%,同时向社会公开 8 项承诺。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增加医疗收费透明度,完善医疗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开聘请“医德医风”监督员,试行“病人选医生”等一系列便民措施。

2003年6月30日,按国务院、云南省的有关文件精神,云锡总医院从云锡公司剥离,成为红河州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事业单位,更名为“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加挂“红河州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的牌子。医院结束了从属企业63年的历史,成为政府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收自支、自主用人、自主分配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企业医院到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体制变了,但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因种种原因还难以到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前,医院在中国有色金属系统、滇南地区乃至云南省内,其医疗技术、装备和肿瘤、创伤救治、职业性中毒抢救等特色专科都占有相当的地位和市场,在红河州内有其他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九十年代中期后,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2003年4月1日启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宣布了劳保医疗的结束,医院作为州内唯一一所未享受政府医疗费用差额拨付三级乙等的大型综合医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在同规模、同行业中很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但是,求生存、求发展是医院几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共识,在州政府、州卫生局的支持下,抓住机遇、励精图治,坚持管理、机制、服务和技术创新,并以病人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准则、以医护质量为根本、以人性化服务为前提,塑医院服务品牌,将良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延伸至州内外县市,拓展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004年9月在州政府、卫生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选拔了一批真正具有专业知识和领导才能的中青年骨干成为科室带头人;并以肿瘤治疗具有的坚实基础,带动其他科室相应跟上。同时,在红河州委、州政府、州卫生局大力支持下,大胆负债经营,银行贷款2000万元,于2004年6月,建盖了近2万平方米的集诊疗专业化、服务人性化、休养舒适化、环境优美化、流程现代化、功能多样化等特点于一体的外科住院大楼,投入了红河州内首台双光子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院领导以独有的超前的意识、宽阔的视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于2006年2月引进了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的医疗管理团队——北京西马远东医疗管理投资有限公司,到医院进行现代医院管理讲座、门诊流程改造、市场营销推广;引进国内知名专家现场指导、大型医疗设备投入等,使医院广大干部职工传统思维得到转变,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职工团队意识增强,工作积极努力,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医院摒弃传统经营模式,采取多样化形式走向市场,宣传医院形象,提升医院在 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医疗指标及业务收入逐年上升。

2004年到2007年间,州三医院医疗技术及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2项,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9篇,荣获州、市科技进步奖 4项。其中,介入治疗技术填补了个旧市医疗技术项目空白,肿瘤治疗一直处于红河州领先地位,鼻内镜手术治疗在云南省处于领先。此间,医院继续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合作,2007年又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附属医院合作,争取参加了国家十一五肺癌基础攻关项目, 为医院争取成为国家肺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到2007年3月,从银行贷款2000万元建成的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后,住院病人直线上升,经营收入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实现了医院3年前移交地方时红河州委、州政府、州卫生局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希望和要求。

其后,医院又成功举办国际肿瘤防治新进展学术交流,承担了国家卫生部项目“瘤内免 疫靶向放疗联合微波消融技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等,又成功举办中国 - 德国现代医院管理论坛等。2011年,院领导又义无反顾在全州、全省率先试行了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攻坚克难的“无陪护病区”,人民网、新华网、 《春城晚报》 等媒体对此给予了积极关注。

2011年7月,中国改革报社记者采访院领导时,这样评价:作为一名优秀的医院管理专家,院领导始终坚持以医院发展为主题,以学科立院、科教兴院为主线,以人才强院和文化建院为突破口,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出发点,以医疗资源整合为契机,带领全院职工打好推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科学管理,转变医院发展的增长方式;争取外援支持的科研、技术、资金,引入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医护人员的质量、效率、技术、服务的量化指标,进而改变医院单纯追求经济收入的价值取向;以创建医务工作者的个人价值为起点,创造医院的组织价值和社会价值,科学地加快医院发展步伐。在全国深化国企改革移交到地方的医院中,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突出的典型。

在院领导带领下,这一群“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的“白衣天使”,不仅春暖杏林,还用满腔热忱和精湛的业务技术为党旗增光添彩,尤其在医院不断深化的“创先建功在岗位,争优进取重实绩”主题活动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先锋模范”:临床第三党支部被评为红河州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甘和平被授予红河州卫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且,甘和平坚守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在放射治疗岗位上,与“核辐射”打了36年交道而不退却,还被评为红河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职业道德模范。此外,张梅、赵芸、刘荣玲、后群等同志分别荣获红河州、云南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涌现出云南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个人王玲、卢波等同志。中医康复科退休护士长宋卫东,退休不褪色,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亲切接见。

2010年以来,红河州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现场会、全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会,均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列为学习参观和经验交流的典型。

2011年7月,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视察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工作和进展,看到该院病区走廊宣传人性化服务推行的“微笑多一点、言语轻一点、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做事勤一点、动作轻一点、行动快一点、技术高一点”,高兴地说:“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把这‘十点’做得更好一点,让人性化服务更得人心、更暖人心!”

2013年以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以国家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强调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主线,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加强医院内涵管理和建设,通过搭平台、建学科、强专业、聚人才、扩市场、谋发展,有效推动了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2017年8月以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继往开来,确立了“立足红河、面向云南、辐射东南亚”的红河州肿瘤医院品牌战略,以“红河州肿瘤医院”的转型和争创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为契机,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建,不断推进了医院内涵建设,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推动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深化,努力把医院加快建设成为距离边疆人民和医学前沿最近的现代化三级甲等肿瘤医院。

2018年7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经云南省卫健委批准,由原来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正式转型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肿瘤专科医院。成为云南省两家公立肿瘤医院之一。在全院干部职工同心同德的拼搏努力下,2018 年9月19~21日,云南省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完成了对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的现场评审。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云南省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完成了对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的追踪检查。2019年12月14日,云南省卫健委办公室印发《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云南昆钢医院等 3 所医院等级评审结果的通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被正式批准成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成为继云南省肿瘤医院后全省第二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据云南省 DRGs 权威公示,2019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结直肠癌外科、神经外科等5个专业进入前9名,前3个专业全年均保持在云南省排名前5名内,位居红河州之首。2019 年,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比上年增加3000多人,肿瘤患者出院突破10000人次,占全院出院患者总数的39.9%,全覆盖了医院22个临床科室。立足“三甲”起点,站在时代前沿,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新的“滇南肿瘤医学中心”蓝图顺势铺开,依托云南省肿瘤医院及红河州肿瘤临床分中心,突出肿瘤外科治疗成效,细化肿瘤内科分类,完善肿瘤放疗手段,丰富肿瘤治疗内涵,发挥区域医疗引领作用,致力于实现区域内规范化、同质化的肿瘤诊治,最终把滇南肿瘤医学中心打造成云南省第二、国内富有影响力的肿瘤中心。

2019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指标完成情况——门急诊人次:237000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 11.75%;入院人次:26218人次,同比增长 20.14%;出院人次:26162人次,同比增长20.91%;平均住院日:9.5天,同比减少0.6天;开放病床使用率:101.73%,同比增长3.5%;开放病床周转次:9.3次,同比增长3.9次;手术人次:8349人次,同比增长14.50%;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2.87天,同比减少0.01天。

2019年业务收支情况——业务总收入:34516.74 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2.74%;医疗收入:32101.13万元,同比增长15.26%;财政基本拨款收入:1839.06万元,同比减少3.92%;其他收入:270.58万元,同比减少 39.23%;财政项目拨款收入:305.96万元,同比减少23.79%;总支出:32861.04万元,同比增长13.56%;收支结余:1655.70万元,同比减少8.29%。

2020年1—12月,门急诊人次244836人次;入院人次:29851人次(同比增长13.86%);出院人次:29859人次(同比增长14.13%)平均住院日8.8天(同比减少0.7天);开放病床使用率90.10 %(同比减少11.37%,2019年开放病床是663张,2020年是800张);开放病床周转次37.3次(同比减少1.5次),手术人次8141人次(同比增长9.08%),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2.79天(同比增长0.0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