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机房的早晨,总是由一群身穿白色制服的医护人员开启。他们早早地来到机房,仔细地检查每一台设备,确保当天的治疗能够顺利进行。他们深知,这里的每个参数设置,机械性能检查,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机房里,机器的声音跳动着生命的音符,那些看似冰冷的机器,却承载着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的希望。
有一位天真无邪小男孩,她的妈妈正遭受着恶性肿瘤的折磨。每天,他都会陪着妈妈来到放疗机房,暖暖地说:“妈妈我爱你!你要勇敢哟!”尽管妈妈其实正在饱受病痛折磨,但孩子的眼中,却始终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而母亲的泪光里,是爱与不舍。
这个在机房外等候母亲放疗的小男孩,也因此走进了我和王主任的心灵。每每与之相遇,我看见王主任眼里的悲天悯人和眼角微微泛起的泪花。是啊,一个勇敢和坚定地陪伴妈妈治疗的小男孩,他们中间不仅隔着一道厚厚的隔离门,还有一道无形的生死之门。
我和王主任心有灵犀,破例把小男孩带到了操作间,小男孩很乖很听话,目不转睛的盯着监控屏,眼神坚定而专注。
我轻轻地拍拍小男孩的肩膀:“这或许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我像你一样相信你的妈妈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努力!”此时,王主任从包里掏出了一颗糖,微笑着递给了小男孩,意味深长地说:“爱是最甜的!”小男孩说:“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
从那以后,小男孩都会和我们一起看着监控里面正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妈妈。
渐渐地,小男孩和我们也不再陌生了,我们能听到他那童真的笑声,眼神也更加勇敢而坚定。
在这个放疗机房里,还有其他医护人员,他们或在忙碌地记录数据,或在仔细地核对病人信息,或在认真地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他们的身影在放疗机房里穿梭,生命因此在这里不断延续。
这一天,我和王主任上班,当我们为患者摆完体位出来时,看到桌子上摆着几颗糖和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大哥哥们,你们辛苦啦,这几颗糖是给你们的。”
正当我们面面相觑、一脸诧异,忽然发现小男孩站在门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
作者简介:
杨尚成,男,白族,中共党员,云南怒江州人,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主管护师。2022年3月至10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进行学习半年。
文/图 杨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