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夜晚,这里的灯光总是如约亮起,这就是位于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大学生公寓一楼的医院图书馆,医护人员的“精神餐厅”,甚至凌晨,还有医护人员不舍离开。该院院长杨连升发现这一现象后,表示:为了加强广大青年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开展多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鼓励青年医护人员岗位成才,这样的“读书人”越多越好。
为了给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方便全院职工翻阅书籍文献、编写论文课件、上网查阅资料、学习业内业外知识,院领导不断加强图书室建设,并配备一批可上网的电脑,着力加强医院图书室数字化建设,方便全院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学习。杨连升院长说:“希望能有更多的同事加入到‘读书人’的行列,让医院内涵建设更加深入。”
医院图书管理员介绍,有不少年轻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甚至凌晨也还舍不得离开,有时候座位不够坐了,就把书借回楼上公寓阅读,有点“哈佛味”了。众所周知,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常常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的学生餐厅,也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
一位每天都到医院图书馆读书的大理大学实习同学表示:“我准备考研,但是我更喜欢这里的书香味。”
摄影报道:赵俊峰 / 编辑: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