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神经肝胆外科在副院长张建华的指导下,以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为参考,对3例肝癌病例进行了MDT(多学科会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有关数据显示,肝癌患者5年自然死亡率达95%以上,全球年超过70万人患此病,其中50%以上的发生在我国。而肝癌的治疗手段众多,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在单个科室看来很难做出决策。伴随生物医学、影像医学、介入医学及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新的肝癌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的诞生——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
在传统治疗模式中,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受到最先就诊的科室或接诊医生的影响。如外科医生首先接诊,则优先考虑能否手术将肿瘤切除,若无法切除一般转至肿瘤内科化疗,或放疗科放疗;如介入医生接诊,则首先考虑能否行肿瘤局部的介入治疗;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可能还需要到内分泌科或者心内科进行术前的纠正治疗医疗前状。由于我国现有医疗体制的局限性,不同科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各学科间对彼此技术的更新发展缺乏深入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存在交叉重叠。
此外,部分肝癌病人长期在单一专科反复接受单一手段的治疗,难以得到合理的联合治疗。为此,建立MDT模式迫在眉睫。
张建华副院长介绍,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过一些这样的患者,一开始发现肝肿瘤不到5厘米,身体情况好,肝功能正常,具有肝脏切除的最佳指针,然而,他们就诊的当地医生由于各种原因给他们推荐了介入或放射治疗,而并不是手术切除,使得有望根治的这些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愈机会。由于迄今尚缺乏一种适用于所有肝癌病例的固定治疗方案,在每一例肝癌的治疗中,都需要多种手段相互补充并有机整合,如何做出最佳选择,得到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MDT模式,使患者得到系统的规范化的治疗,减少就诊环节,缩短就诊等候时间,节约医疗费用,促进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大大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张建华说,肝癌MDT模式实现医患双赢。2018年3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首次正式、规范的结直肠癌MDT(多学科综合团队)病例讨论会拉开帷幕。如今,肝癌MDT也正式进入运作阶段,通过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充分利用医院优秀的医疗资源,形成一个跨学科专家团队,为患者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打破“挂哪科号就在哪科治”的传统就医模式,避免过度治疗、治疗目的不明确和缺乏个体化的规范治疗。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基础上,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摄影报道:王逸焘、尚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