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日间化疗中心正式运行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肿瘤病房的床位难以满足肿瘤患者住院需求,部分患者因为“一床难求”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为解决肿瘤患者就医问题,医院统一部署、各部门密切协作,于2023年6月1日上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日间化疗中心正式运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建华主持仪式并宣读“关于成立医院日间化疗中心的决定”。
日间化疗是传统医学模式向“医学-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自然结果,指肿瘤患者以“白天住院治疗,晚上回家静养”的方式轻松接受化疗,是患者、社会、医院三方互惠的模式。就患者而言,无需长期住在病房,便可得到高效、规范的诊疗。住院时间缩短,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化疗结束后可回家静养,熟悉、温馨的家庭环境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增强了患者对抗恶性肿瘤的信心,减少心理性疾病的发生。就医院而言,也可以腾出宝贵的病床资源及医护资源,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急需的医疗服务。
马刚院长对日间化疗中心的正式运行表示祝贺,他表示,日间化疗中心的启用,将进一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化疗服务,同时也推动了医院肿瘤诊疗模式变革;科室要以此为契机,凝聚肿瘤学科及相关学科先进技术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医院肿瘤专家团队的医疗和科研优势,始终保持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高质量的服务创新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先进、更人性化、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院党委书记马宁强调:第一,要讲政治,成立日间化疗中心是延续“践行总理嘱托、聚力肿瘤防治”的初衷,继续和更好地为广大肿瘤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第二,要讲敬业,医护人员工作要业精于勤,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让日间化疗中心的各方面工作都能取得发展进步。第三,要讲团结,科室内部、科室之间要加强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与诊疗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惠及更多的百姓。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日间化疗中心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按照规范化病房的诊疗与多学科合作的模式,为患者制订科学治疗方案,同时,为日间化疗患者制定了应急管理预案,开通优先入院、优先检查、优先治疗等绿色通道,全面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健康。陈雪丹主任感谢院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负众望,积极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文/图 何心瑜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举行急诊外科成立仪式
为提升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创伤救治能力,规范医院创伤救治流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2023年6月1日上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在急诊科举行急诊外科开科仪式,院领导班子莅临现场,医务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见证急诊外科的成立。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抽调外科系统具有急、危、重病人救治经验及处理急性外伤能力的医生组成医疗团队,按照科学规范的救治流程实施救治方案,使急性创伤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本次急诊外科成立仪式由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建华主持,并代表医院党委宣读“关于成立医院急诊外科的决定”。
马刚院长指出,急诊外科的建立是为红河州创伤患者搭建的良好救治平台,同时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升医务人员创伤急救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以急诊外科建设为契机,提升急性创伤诊疗规范化水平,发挥创伤中心的区域救治作用,构建以市域为核心的急性重症创伤患者救治体系,逐步实现诊疗体系在市域的部署和落实,切实为急救患者开辟一条急救绿色通道,推动医院所在区域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院党委书记马宁强调,急诊外科的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需要,对于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要讲政治、讲服从、讲大局、讲原则。急诊外科全科医护工员要业精于勤,在创伤中心、急诊外科的整个工作流程和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希望大家团结协作,不分彼此,形成合力,发挥好技术特长,将急诊外科建设成为高效率、高质量的一流科室,实现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专业、优质的医疗救治。
急诊外科副主任王大锋代表科室感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急诊外科作为新成立的科室,在各位院领导和各科室的帮助下,一定会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全力以赴打通和畅通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为健康红河做出更多的、积极的贡献。
文/图 何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