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消化内镜中心医疗技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特聘专家、原昆明市延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余小鸣,于每周三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余小鸣主任于1983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其后一直深耕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各种内科急诊的诊断及治疗,临床记住扎实,担任延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期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认真为病人服务,精益求精,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10余篇,如临床科研成果《不同疗程布拉酵母菌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中的疗效分析》《小肠CT 仿真内镜诊断黑斑息肉综合征》等,发表在《中华消化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每年从事消化内镜疑难四级操作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抢救约150 例次以上,成功率约 99%以上,cmi 指数1.4。消化道粘膜下剥离术(ESD),胃镜下胃造瘘术,内镜下各种消化道支架的置放(食管支架,结肠支架等),腹腔镜联合消化内镜(双镜联合)等项目,填补了省内和昆明内镜治疗的空白。
而今,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助力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发展,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特聘余小鸣主任,于每周三到该院消化内科进行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查房过程中,余小鸣主任每次都为不同的患者解释病情,并为每一个即将进行内镜检查和内镜下手术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对于有疑问和焦虑的患者更是耐心解答并安抚患者情绪,凭借精湛的技术功底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使患者无后顾之忧,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在手术后,更是不厌其烦的为每一位患者亲自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为每一位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文/图 陈梅
延伸阅读:
胃肠镜检查的意义
很多人对胃镜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不十分了解,而事实上,胃镜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及癌前病变等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毕竟,胃肠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因此,有不少人畏惧这种检查,致使一些胃肠病变甚至肿瘤不能早期确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其实,胃肠镜检查意义重大:能够发现肠道出血;大肠息肉;大肠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例如,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开全州食道STER手术先河,患者免开胸切除食道肿物。2019年3月22日中午12时,红河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对一名食管粘膜下肿物的65岁女性患者梁某某,实施STER手术(内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取得圆满成功。此手术在该院首次开展,在红河州亦属首例,标志着该院内镜中心内镜下诊疗技术水平迈入了云南省内领先行列。
又如,为进一步完善消化道疾病内镜下诊断及治疗,2019年国庆前夕,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正式引进奥林巴斯EU-ME2超声内镜主机,实现了常规开展超声内镜检查并行微创治疗,本地患者胃部发现肿物,无须再辗转昆明等地就医。
2020年10月20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联合胃镜室,完成红河州首例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术),患者术后情况良好。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服务临床,提高临床消化道肿瘤诊断率,2021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又引进了一套“神器”——国际领先的奥林巴斯CV290电子胃肠镜系统。该系统成像清晰、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是诊断消化道早癌的又一利器,直观生动称为“放大内镜”,也被誉为“消化道保护神”。当年就为10余名患者进行了早癌筛查,发现早期胃癌数例,患者随即在该院消化内科实施了胃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癌灶被完整切除,相继已康复出院。
国家癌症中心的一组研究数据表明: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2%以上,而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2.6-30%。早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也高达90%以上,而晚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不仅可微创切除、不用放化疗,而且治疗效果更好、费用更低、拥有更高的生存几率。而晚期消化道肿瘤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且创伤大、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所以,提高内镜检查的体检意识、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是决定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负担的关键。
由于绝大多数早癌患者无任何症状与体征,提高早期肿瘤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就是对无症状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那么,哪些人员应该重视筛查?该院消化内科提示,40岁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是胃癌高危人群,包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他高危因素,如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饮食习惯等人群,建议及早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
文/图 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