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 工作时间
    24小时
  • 服务电话
    挂号指南、就诊建议:0873-2129212
    医疗咨询:0873-2129899
    建议与评价:0873-2129997
    疫苗接种咨询:0873-2129678
  • 医院地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金湖东路229号
【担当卫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用心浇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盛开
来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日期:2024-08-18 浏览:395次 [ ]
摘要: 在红河州这片多民族繁衍生息的热土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如同润物好雨,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的沃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里绚丽盛开。

在红河州这片多民族繁衍生息的热土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如同润物好雨,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的沃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里绚丽盛开。自2020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被评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以来,该院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的殷切嘱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促进边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深化癌症早筛早诊早治 筑牢民族边疆抗癌防线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红河州癌症中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并实践着一条提升民族边疆地区群众健康福祉的新路径——强化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工作,全面推进肿瘤防治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切实提高癌症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及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提升红河州癌症早筛早诊早治技术、推广早筛早诊早治理念。

红河州个旧市的一位罗先生,参加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在全州开展的10万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通过粪便检测,发现了早期的肠癌,并且不用开刀,通过内镜就根治了这颗隐藏在身体内的“定时炸弹”,罗先生感慨自己成为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幸运儿”。

面对癌症高发地区的严峻挑战,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深刻认识到提高重点癌种早诊率、提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及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紧迫性。为此,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与区域引领作用,在红河州卫健委统一部署下,精心策划并启动了一系列癌症筛查行动,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筛查手段,将癌症防治的关口前移,让更多民众受益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健康红利,自2023年12月起至2025年1月,对全州13个县市年龄在45-74岁之间的人群开展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早筛工作。行动开展以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已高效完成了到泸西县、弥勒市、开远市、金平县、河口县、石屏县、元阳县等边疆民族地区的癌症筛查任务。

image.png

image.png

更为关键的是,在推进筛查工作的同时,注重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义诊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这种“筛查+宣教”的模式,为构建红河州肿瘤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通“健康直通车” 便捷边疆各族群众就医

红河州是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南北发展差异较大。尤其是红河州南部靠近越南边境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屏边、河口6个县,通称“南部六县”是集边境、边远、少数民族、深度贫困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解决好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守护最广大边疆人民群众健康,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相继开通了石屏、元阳、红河、绿春、建水、金平、开远、蒙自8个县市直达该院的“健康直通车”,在该院就医出院需要上述县市的患者,也可到该院急诊科门口,免费搭乘健康直通的客运班车到个旧市客运站,再购票乘坐当天返程的直达班车,极大地方便了病患,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image.png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不但医术高,还帮我解决了坐车换乘的麻烦问题!”2023年1月初,一位金平县癌症患者李某某,从金平县车站乘坐“健康直通车”,直达该院住院治疗。该患者在金平县医院就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效果不佳,呼吸困难加重,后乘坐“健康直通车”来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经一系列规范的抗肿瘤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患者高兴的说“又活过来了,‘健康直通车’真正地将健康通往了我们的家乡,为老百姓办了件好事实事。”

“健康直通车”的开通,不仅是健康中国战略红河实践的一项具体行动,更是惠泽各民族同胞健康福祉的一项重要举措,真真切切给边疆地区各民族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及获得感。

“医”心一意贴心服务 温情守护各族群众健康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不仅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救治患者的身体疾病,更以无尽的温情关怀抚慰患者的心灵创伤,展现了超越技术操作与药物治疗的医者仁心。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承诺与实践。

一位少数民族老年女性患者在消化内科病房内住院,因病卧床导致其头发凌乱打结,值班护士们为其洗头;一位患者在术后5个月不幸辞世,家属悲痛万分,但仍给医护人员送来锦旗,感谢医护人员的帮助与照顾;一位患者创作《天使之歌》致敬医护人员,用文字表达了对医护人员深深的感激与赞美……

该院全体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温情关怀是一种无声的医术,一种超越了技术操作和药物治疗的人文关怀,是对患者全面负责的体现。

image.png

image.png

粒米生恩13年如一日 服务“粥”到促进民族团结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红河州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住院病区从2011年开始,为患者熬粥、免费送粥,至今已经坚持了13年。

image.png

熬粥是一场“爱的接力”,每个工作日从不间断。每天凌晨5点左右,夜班护士就开始泡米、熬粥,清晨8点左右,护士就将熬好的粥、准备好的白糖、一次性的小碗小勺放上小推车,开始新一天的送粥服务。熬粥的初心源于一位来自红河州金平县姓曹的皮肤癌患者,因其经济困难,借来治病4000元钱用完后,决定中途放弃治疗。医护人员获悉后,立即为其提供爱心救助,减免了他的放疗费、床位费、护理费等共计2000余元。期间,维持他一日三餐的就这科室准备的“这碗粥”。为了帮助更多像曹先生一样的贫困患者,科室医护人员商议,每人每月捐出一点钱,哪怕为患者送一碗粥,也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为此,从2011年开始,科室决定为住院患者免费熬粥送粥,于是,一碗粥一熬就是13年。至今,科室全部护士,人人熟练掌握熬粥的技术,患者们普遍反映:“这碗粥,真的比餐馆里买来的粥要好喝!”

13年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红河州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为患者熬粥累计用了7吨多大米,受益患者及家属近3万人次,所发生费用,全部由医护人员爱心承担。

总之,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深入具体地贯彻落实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继续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努力担当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文/图  唐艺菡  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