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48岁的外地患者陶某某,因为一年多前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左手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透析2次,透析期间在内瘘口附近区域反复穿刺,左前臂内瘘血管近吻合口处逐渐形成约2cm×2cm假性动脉瘤,无法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于近日转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成功实施了假性动脉瘤的切除手术。
入院后,医生予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管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充分评估患者假性动脉瘤切除术安全性后,在肾内科主任周鹏宇及赵艳梅副主任医师的努力下,成功为患者完成了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切除术,使患者原有动静脉内瘘得以维护,保住了患者长期透析通路的生命线。
据悉,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形成后除无法维持正常血液透析外,严重者易发生假性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导致出血急剧且出血量大,若发生于院外,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处置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因此假性动脉瘤需引起医务工作的足够重视。
红河州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医院肾内科主任周鹏宇介绍,假性动脉瘤形成及破裂原因为:透析过程中重复穿刺使血管壁在短时间内反复被刺破,血管壁贯通造成血液外漏,血管周围及皮下出现血肿,血管壁贯通伤使血肿形成波动性包块;区域性无规则穿刺造成血管壁严重弹性受损,管壁变薄自行破裂渗出,血液被周围软组织包绕,形成与动脉相通的血肿腔;血液中少量气体逐渐进入瘤体内导致气球样扩大、压力逐渐增大,瘤体壁局部菲薄、发紧变亮,最终局部崩裂可导致阵发性破裂。
对此,要高度重视假性动脉瘤的预防: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主张用扣眼式或绳梯式,避免一个区域长期反复穿刺,以减少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对假性动脉瘤直径小于3cm,其破裂发生率低首选弹力保腕绷带保护、规范穿刺行为等保护方案;假性动脉瘤直径大于3cm,瘤体壁薄,出现神经、周围组织压迫、感染症状等手术指征,手术切除瘤体,以避免内瘘破裂出血危急生命。一旦发生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需立即按压止血,并将出血部位高举过心脏水平通过重力作用减缓出血速度,至少不间断按压10分钟,尽快呼叫急救120送往医院治疗。
摄影报道:肖雨兵 编辑:信息科